第八百五十四章 创新(2 / 2)

只有那些天天对着机器,想着怎么才能让这机器更快一点,让它用更短的时间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好为自己赚更多钱的,而且还是普及到百姓中全民都有机会发挥想像力、创造力才可以。

从这一点来说,“中国填鸭式教育”不但没有阻碍创新反而是创新的基础为创新创造了条件。

原因很简单,一切创新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创新不是凭空创造一拍脑袋就出来的……它必须要有基础知识,然后人通过想像力在这些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些不同的想法并付诸实施。

“中国填鸭式教育”,恰恰就是用最短的时间把这些基础知识“塞”进了许多中国人的脑袋里,然后社会上才会有那么多合格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一边劳动一边学习,接着就出现许多创新……改革开放才短短几十年,中国创新量已跃居全球第一,而且比第二美国及第三日本的创新数加起来还多。

可笑的是,在现代还有许多人崇尚西方所谓的“素质教育”……对于这一点,西方国家甚至都开始认识到他们自己的错误了。

西方所谓的“素质教育”其实就是放任教育,总想着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却忽略了基础知识的启蒙教育,没有基础知识,再聪明的孩子创造力都十分有限……丹麦与中国的中学生就进行过一场比拼,丹麦的老师原本对自己学生的创造力很有信心,结果一测试,惊讶的发现丹麦学生的创造力远不如中国学生。

(该视频网络上有,片名:“丹麦9年z班 vs 中国初三13班”,四集纪录片)

这也是一向能抓住世界潮流的英国宣布在全国小学数学课堂上实行“中国模式”的原因之一。

张弛此时做的就是这事,他全面推进冲绳乃至中国东北的工业化,让数千万百姓接触机器、使用机器并用机器劳动生产,这就是一种“量变”。

那可是数千万人,这数千万人在劳动和学习的过程中每天只要有一个人突发奇想,能不能用这方法改进一下机器使其效率更高?那么一年就会有三百六十五个“创新”,于是就发展成一种“质变”。

简单的说,张弛不仅是在引进国外的人才,还在培养国内的人才创造条件和环境。

“将军!”在张弛沉思的时候,粱参谋就把一封电报递到他面前:“从开罗来的,让你去参加一次会议!”

“嗯!”张弛点了点头。

他早就知道会有这次会议……因为在夺取了西西里岛之后,英、美双方当然又会陷入对下一步进攻方向的争论中。

甚至张弛还认为对他的邀请已经算迟了,这讨论应该在西西里岛战役刚结束就展开,而英、美现在才让他参加。

不用想,这其中必然是有人在作梗,这个人是谁也不难猜,当然是蒙哥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