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远和近》可以有多种解读,这是朦胧诗的特点之一。⊙。⊙
林子轩选择这首诗,一来是符合眼下的情景,可以理解为写的是凌淑华为他作画的场景。
另一个意思是表明他和凌淑华的距离感,两人并不熟悉。
我和你面面相对的时候感觉很遥远,这是指心的遥远,而看到云朵的时候感觉很亲近。
当然,也可以解释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追求。
或者表达了人类的孤独和对自然的向往。
每个人根据自身的阅历都会有各自的解读,这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凌淑华作为燕京大学的才女,文学造诣不低,看得出林子轩对她的疏离,知道自己的小聪明或许引起了对方的反感。
不过她出身名门,骄傲惯了,在北平文坛受人追捧,否则也不会和林徽茵争一时之气。
从她的角度理解,林子轩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她的不满。
而且,诗作太短,和林子轩送给林徽茵的那首《再见康桥》根本无法相比,她便不太高兴,只是没有发作而已。
其他人围拢过来,看了后觉得太过简单,可随后一品味,又觉得隐含深意。
这是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典型特征。
朦胧诗采用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以意象作为诗歌的主要语言,通过摘取意象,并以诗人独特的思想感情逻辑对诗歌意象进行编辑,形成诗的语言形象、精致的特点。
或者说这是中国的象征主义诗歌。
林子轩以前写过不少类似的诗歌,比如《一代人》,《断章》,《有的人》等等。
这些诗歌和民国时代的诗歌略有不同,这是较为成熟的诗歌形式,而徐至摩的新月社还在新诗的格律上做着尝试和努力。
在座的都是在国外留学的精英,懂得文学。对这首诗都有自己的看法。
等到他们各自说出来,却发现很多观点不尽相同,有人从爱情上解释,有人从人生的角度阐述。还有从人和自然的视角,甚至是从空间宇宙的相对距离来解说。
远和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客观和主观之分。
客观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主观则是指心灵之间的距离。
凌淑华听了众人的分析,觉得自己似乎小看了这首诗歌。原来是一首蕴含哲理的诗作,需要慢慢的品味。
她有点对号入座,庸人自扰了。
众人品了一会诗作,又谈论起其他事情来。
在北平,每日都会发生无数的事情,除了政治上段祺睿和孙仲山之争,文坛更为热闹。
等到只剩下林子轩和徐至摩的时候,徐至摩告诉林子轩他要到欧洲旅游了。
因为泰戈尔正在欧洲讲学,给他写了信来,邀他前去。
这其实只是借口。实际情况是他和陆小蔓之间的恋情被王庚知道了,他怕王庚找他麻烦,便到欧洲避避风头。
徐至摩和王庚都是梁启朝的弟子,在北平都是出名的人物,平时也有往来,这场三角闹剧已经在小圈子里传开。
王庚自然要阻止徐至摩和陆小蔓交往。
林子轩对徐至摩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当初,徐至摩追求林徽茵的时候那是死去活来,恨不得掏出心来,表明心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