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英吉利海战(1 / 2)

帝国霸主 龙灵骑士 4120 字 23天前

“轰!”复仇号战列舰上的一声炮响,拉开了英吉利海峡海战的序幕。这场从开始到最后都热闹非凡的战斗,就这样在所有人的预料之中打响了。

随后,罗德尼号战列舰上的巨炮开始了轰击,一枚接着一枚的高爆炮弹,划破空气飞向了远方的目标。

英国炮舰在最开始的时候,开火攻击的目标,是坐标非常清晰的港口多佛尔,数十枚大口径的炮弹,一瞬间就把那里变成了一片火海。

当地的居民已经被德国士兵强行押送到了郊外,亲眼看见了自己的家园,被自己人的火炮摧毁,变成了一堆比之前还要更彻底的废墟。

“看到了吧?这就是你们的国家。”一名党卫军军官背着手,一边在身后把玩着一根马鞭,一边用蹩脚的英文对已经绝望的英国平民们说道。

这些英国平民被强行带离自己的住处的时候,大多都以为自己要遭到德国人的毒手了。

可是,随后他们就在郊区被安置了起来,只等着看夜晚的时候,那一幕幕意料之中的大戏。

不过即便如此,这些平民依旧用轻蔑和仇恨的眼神看着自己面前端着武器的德国士兵。

就在刚才,两个平民拉响了自己家中的手榴弹,用全家生命的代价,换掉了三个倒霉一些的德国士兵。

然后,激战就变了味道。德军不再礼貌的敲门,也不再冒冒失失的胡乱冲进屋子。他们在门外大声命令里面的人出来,如果对方稍有拖延,就会用自己的手榴弹招呼。

当七八个家庭成为牺牲品之后,剩下的英国平民就选择了配合。他们走出屋子高举双手,任由德国士兵搜身,证明自己没有携带危险的武器。

然后,这些放弃了抵抗,交出了英军分发下来的手榴弹的多佛尔当地平民,用仇恨的眼光看着自己的敌人,却再生不出反抗的心思。

事实证明,任何一个国家,在真正的战争面前,都无法做到全民皆兵。大多数人都只能随波逐流,苟活在混乱的世界。

一枚406毫米口径的炮弹呼啸着落在了港口的码头上,一下子把那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弹坑。

原本就已经被摧毁的码头,现在被破坏的更加彻底。整个多佛尔仿佛都被照亮,一团巨大的火焰再一次升起。

爆炸还没有完全停歇下来,另一声爆炸就跟着响起,仿佛是中国的大年三十一样热闹,声势更不知道大了多少倍。

随后,君权号战列舰还有厌战号两艘战列舰也跟着开火,炮火开始向德军登陆的地区蔓延,有些炮弹落在海上,有些则在沙滩上爆炸。

还有一些炮弹直接落在了白垩崖壁上,把那里坚硬的岩石炸得分崩离析。

支离破碎的岩石滚落下来,有些砸在了铁丝网上。如果仅仅只看眼前的场景,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英军要在德国人身后反登陆呢。

一轮炮击之后,英国海军的巡洋舰也加入到了攻击之中。一些小口径炮弹落在了沙滩上。

德军的一个来不及回收的浮动码头屹立在炮弹形成的水柱中,随着波浪起伏,仿佛是一段通往地狱的浮桥。

k5列车炮在法国敦刻尔克附近的伏击阵地内同样开始了攻击,只不过列车炮打战舰,只能依靠虔诚的信仰。

究竟要虔诚到什么程度呢?要虔诚到如果这样的信仰用来购买彩票,会连续中个几十次的头奖……

虽然有炮弹落下,可英国海军舰队根本就没有去理会,那些距离自己十万八千里的攻击。

指望列车炮去打敌人的战舰是不现实的,可是另一个致命的威胁,却让英国舰队伤透了脑筋。

德国人在英吉利海峡布设了相当多的水雷,这给英国舰队制造了相当多的麻烦。战斗都已经打响了,英国船队依旧还在为如何应付德国人的水雷发愁。

菲利普斯站在自己旗舰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的舰桥上,等待着舰队其他战舰传递回来的结果。

头顶上德国人的飞机依旧在嗡嗡作响,德国运输机今天夜里注定要忙碌到最后,为前线的德国士兵运输更多的物资。

他们必须要尽可能的弥补夜间英国舰队造成的运输间断,为登陆的德国士兵送去最急需的弹药还有食品。

另外,因为天气的原因,包括御寒的衣物,还有一些不值钱但是很有用的保障品,都成了空投的优先物资。

帐篷还有煤炭,甚至国旗之类的东西,都被捆绑上了降落伞,然后从飞机上推下来。

地面上有一些被点燃的空投指示区域,不过按照条例,德国飞机投下的物资,都要在这些点燃的指示区周围2公里。

这样做的原因是要避免英国轰炸机的破坏,也避免英国炮击带来的损害。至少在前半夜,这样做效果非常明显。

英国人总是会炮击点燃了篝火的地方,把那里夷为平地。而德国伞兵们却在炮击范围之外,笑着捡散落到各处的物资。

不少物资被英国平民偷走了,即便是如此损失也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毕竟都不是什么太值钱的东西,也不是前线急需的东西。

唯独军火物资,是被严格要求空投在白天规划好的唯一一个空投点上的。这个点是随机选取的,位置也是相对于最安全的地方。

“长官!第3驱逐舰分队发现了一艘鬼鬼祟祟的德国潜艇,这已经是我们今天夜里发现的第2艘敌军潜艇了。”一名军官走到了菲利普斯身后,开口汇报道。

如果有选择,菲利普斯也不想让自己的舰队,在大半夜的跑到英吉利海峡开炮轰击自己的祖国。

可是现在,如果他不硬着头皮执行任务,那么他就没有办法,和气急败坏的英国本土最高指挥部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