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放下酒杯,转身问身旁的客人:“我去年来大兔子窝镇的时候,这家酒馆的读报员还是一个名叫帕克的小子,什么时候换了人?”
“帕克先生半年前就不干这行了,现在他可发达了,成了酒馆老板罗格先生的合伙人,还是《巴尔勒周刊》的主编,在街对面买下一栋三层楼房作为自己的办公室,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哪还有闲工夫来酒馆给人读报。”
酒馆常客提到“飞毛腿”帕克先生的大名,眼中满是羡慕。
“接替帕克先生担任酒馆读报员的是他表弟皮埃尔,就是那个红发男孩,小学毕业后就从胡杨村来到镇上投奔帕克先生,这小子肚子里有墨水,嗓门够洪亮,很有他表哥当年的风采,将来肯定会有大出息的。”
罗兰与酒客聊起故人的时候,帕拉丁娜啜饮泛起洁白细腻泡沫的麦酒,出神旁听红发男孩皮埃尔读报。
皮埃尔显然很崇拜他的表哥,读完头条新闻以后又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清了清嗓子,继续给大家朗诵表哥帕克最近出版的一部自传体小说。
书名叫做《穷小子的光荣与梦想》,以作者自身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讲述远东独立前后的社会变迁,将独立前种种社会阴暗面和独立后的幸福生活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对比。
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一个出身卑微、身无分文的乡下少年来到镇上讨生活,从酒馆跑堂做起,无数次遭人白眼,忍受辱骂和殴打依旧不放弃梦想,利用一切时间读书写作,增长见闻,不断充实自己,终于抓住远东变革的机遇摆脱社会底层的泥淖,成为受人尊敬的读报员,而后又得贵人赏识,成为《祖国日报》驻小镇的记者,发表了一篇引发社会各阶层广泛讨论的通讯稿,赢得《祖国日报》征文大奖,从此飞黄腾达,走上人生巅峰……
总得来说这是一个关于个人成功的励志故事,立意算不得高雅,却很接地气,切中时下年轻人雄心勃勃渴望成功的思潮,而远东的社会变革和高速增长的经济势头正是人们乐观自信、勇于进取的物质基础。
小说篇幅不长,皮埃尔朗诵时投入了全部的感情,仿佛将自己带入到表哥的人生经历当中,读着别人的书,做着自己的梦。
酒馆中出奇的安静,人们出神倾听皮埃尔声情并茂的朗诵,被主人公的奋斗历程深深鼓舞。尤其是那些与帕克生活在同一小镇的年轻人,从这个故事里汲取了难以言喻的激励,帕克能够白手起家出人头地,他们的并不比帕克低,凭什么不能出人头地?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他们相信机遇无处不在,只要肯努力就有机会实现梦想。
或许是受到职业习惯的影响,帕克在小说最后一章拔高主题,借主人公的视角审视全国新闻报刊发行渠道对他个人生活乃至家乡小镇产生的巨大影响。正是借助这一遍及远东全境的媒体网络,远东政府的宣传教育触角才会那样迅速的深入国家的各个角落,赢得民众的广泛响应。正是借助这一信息网络,人们方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主动肩负起保家卫国的职责。
最后,帕克借小说主人公之口宣称远东的知识分子普遍怀有爱国情结,哪怕在烽火连天的日子里也将提笔作剑,勇于发出抵抗侵略者的声音……
窗外突然传来嘹亮的汽笛声,打断帕拉丁娜的思绪,连忙挽住罗兰递过来的手,跟随他匆匆跑向月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