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从头越(一)(1 / 2)

奋斗在红楼 九悟 3569 字 27天前

闻道书院中秀才的同学都要返乡探亲,荣归故里,衣锦还乡。而后,要办理入学(县学、府学)等事宜。得了空暇才能回书院。一般都是一个多月后。

是以,贾环并不知道章魄骂他的事情。过了些时日韩秀才来信才知道。等到第二年知道章家被炒,章魄被流放,只是付之一笑。

韩秀才来信,说起他的屠龙之术施展威力,又问起组织、文宣工作的一些细节问题。贾环回信告之。

这些都是日后的事情,在雍治九年秋,九月初,贾环还在努力搞清楚一件事情:山长张安博究竟是否有意重新出仕?现在有一个好机会。

东庄镇在九月初七晚来了一群跋涉而来的饥民,约有200多人。0当即给书院安顿下来。贾环上午在东庄镇上闲逛时,得知这一情况,中午去找西厢厢房里找叶讲郎。

叶讲郎刚吃过午饭,惬意的在窗边的茶几处喝着消食茶,见贾环进来,笑道:“又去镇上逛过?坐。”

贾环这些天时不时的来叶讲郎这里串门聊天,话题随便聊。不过今天贾环想要聊点正经事,坐到茶几边,“先生,弟子有件事不知道当问不当问?”

叶讲郎笑呵呵的道:“我不让你问,你就不会问么?说吧,什么事情?”

贾环道:“弟子想问问,以先生看来,山长究竟就没有重新出仕的想法?现在有个好机会。”叶讲郎和山长的私交很好。

“哦?”

“眼下洪灾已过。大灾之后有大疫。我们书院这里防备的不错。但实际上,可以写个条陈,推广开。以这样的功劳,立足朝堂,应该是可以的。只是需要有人将这个条陈呈上去。山长在朝中有人脉。他要是愿意,就可以呈上去。”

叶讲郎捻须沉吟,缓缓的道:“以我的看法,山长还是有心做些事情。”又补充一句,“你去和文约谈一谈。”

文约是大师兄公孙亮的字。

贾环点点头。如果山长不愿意出仕,他写好条陈给山长就不美。所以还是要先问问。山长对他还是很不错的。极其的信任、支持。

他前些天提交给山长的新的重建书院、东庄镇的大计划,山长看都没看,径直表示同意,说:“你放手去做。我相信你。只是要注意休息。等身体养好后,将精力放到举业上来。”

现在有这样的好机会,他自然要代山长筹划一番。

贾环去上舍找公孙亮时,得知他去了山上的潭柘寺散心。大师兄科场专走霉运,确实心情很压抑。

将晚时分,回来的公孙亮到贾环居住的西厢偏厅中找他。偏厅陈设简单。点着蜡烛。贾环正在缓笔写字。公孙亮一身青袍士子衫,还是翩翩君子的模样,就是面容憔悴,精神头不高,问道:“贾师弟,你找我有事情吗?”

贾环起身给公孙亮让座,将对叶讲郎说过的话说了一遍,然后道:“公孙师兄,你觉得山长会是什么想法?”

公孙亮作为山长张安博的关门弟子,对恩师的想法还是很清楚的,斟酌了一会,道:“恩师今年六十又四。还是想出来做些事情。那日救灾时,恩师的感慨你也听到了: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只是,恩师在朝中的朋友屡次推荐都没有成功。蹉跎之今。只能教书娱情。”

我擦。这意味着阻力很大啊。贾环想了想,道:“姑且试试看吧。”

贾环从书桌边抽出一叠订好的纸张,这是他这两天整理好的防疫条例。防疫的事情,书院救灾时他就写好了的。只是没有系统的整理出来。当时,山长还吩咐他要整理。可惜后来一连串的事情发生。先是窑工,后来病倒。最近才开始做。

“哈,贾师弟,你还在养病,就不要做这些复杂的事情了。”公孙亮接过来翻了翻,看着贾环俊逸的字体,摇头劝道。

“也没多废脑子。只是整理,补充了一些东西而已。”给关心着,贾环笑着解释一句,和公孙亮一起出门去曲水院找山长张安博。

曲水院格局雅致,幽静。可惜给窑工住过后,近乎残破,有些狼藉不堪。

晚间七八点许。山长张安博还没有休息,在书房里读书,见书院里最得意的两个弟子来访,笑着让他们落座,“文约,贾环,所来者何事?”

贾环将防疫条例奉上,道:“山长,我以为这份条例要推广开,最好还是要由朝廷出面,我们书院起不了那么大的作用。”

山长张安博是个宽厚的性子,不擅长实务,但不代表他糊涂,深深的看贾环一眼,伸手虚点了点贾环,“你啊…”

他这个弟子性情、能力都是一流的,上上之选。但就是没有兼济天下的想法。只想过自己的小日子。无关的人,管都懒得管。这实在是让他有点摇头。

山长张安博收下防疫条例,喝口茶,道:“我与朝中何大学士是好友,这份条陈我会力促推广开。”功劳在不在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可以减少瘟疫的发生。

贾环就笑了笑。

山长张安博道:“文约,你最近也没心思读书。不要外出散心了。帮贾环把书院、东庄镇重建的事情完成。”